论坛风格切换
  • 2730阅读
  • 0回复

抗战老兵梁深明资料登记表 [复制链接]

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 

发帖
13931
银子
269124
威望
62274
贡献值
5111
好评度
15866
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  发表于: 2014-07-05
抗战老兵梁深明资料登记表


姓名:梁深明
*出生年月:1920年六月初六
现住址(详细住址):广西桂平市蒙圩镇
部队番号:宪兵团第七团,第八团,第二十一团 少尉,中尉排长;南京总统府警卫大队 上尉副中队长
部队职位:少尉;中尉排长上;尉副中队长
入伍时间:19377
入伍地点:桂平
长官姓名:重庆宪兵学校 教育长 汤永咸
从军经历:  
抗战爆发时老人正在广西省立浔州初级中学读初中,当时的名字叫梁学潜,还差一期就可以毕业,当得知七七事变后老人决定投笔从戎,在桂平经过考核分入宪兵部队。入伍后改名为梁潜(老人解释当时很多人以假名入伍,以方便开小差脱离部队)去到湖南芷江一带进行军事训练,训练结束做基层的小宪兵工作。在芷江期间考入宪兵军士学校,进校学习一年多,毕业出来就做宪兵班长,任期有一到两年时间。梁老分配到过的部队有宪兵第七团,第八团,第二十一团等可惜年代久远且部队调动频繁,老人已经记不起当年的长官名字。梁老说他们宪兵团部队人数少,全国总共就是21个宪兵团,全国各个城市地方都需要有宪兵部队。哪里有需要上级就调配宪兵到哪里去,调动十分频繁。梁老在全国跑过很多地方,广东,广西,湖南,湖北,江西,江苏,浙江,福建,北平都到过。当时宪兵司令部是宪兵部队最高的编制级别,下来就是宪兵团编制。老人还说宪兵当时还是很受重视的,蒋中正给过评价和定义说:宪兵是民众之褓,军伍之师
       后来梁老考入宪兵学校第十期(梁老说班长才有资格考),学校在重庆江北县,跟重庆山城隔着嘉陵江,校名就是四个大字宪兵学校,当时校长是蒋中正,教育长是汤永咸。当时他们第十期人数不多,百把人左右,学员编为一二三区队,复又分中队。梁老毕业时间大约是1945年夏,毕业时有佩剑发放,佩剑总长度约五六十公分长,剑有刻字,一面刻蒋中正赠,另一面刻成功成仁,另外还有一本同学录,老人用手指比划了厚度有近一寸,说是包含一到十期的学员,所以有这么厚,还说这个同学录估计在台湾才能找到了。探访的间隙,我特意问梁老是否知道《宪兵歌》,梁老说知道,并且为我们背诵了近三分之一的歌词,还说这首歌的谱曲者就是他们第十期的学员,是广东人,校长蒋中正写的词。当我们把《宪兵歌》的歌曲播放给老人听时,老人还激动地跟着哼唱一部分!在宪兵学校毕业后,梁老又改回在老家上中学时的名字梁学潜。毕业后做过半年见习少尉排长,后升任少尉,中尉排长。
      抗战胜利时梁老还在重庆江北,当时听闻日本投降老百姓欢天喜地,鞭炮铺的炮仗随便取,不少士兵也朝天鸣枪庆祝! 梁老记得在江西上饶时自己是在宪兵第八团,团下面辖有三个营以及一个特务连,特务连负责管杂务,宪兵团的职责则是维持军纪,处理军队内的违法乱纪的事情,不用到一线打仗。梁老说当时他们宪兵的普通士兵穿草黄色的军服,有皮鞋穿,按季节换装,冬天穿呢绒军服,布料质量很好。梁老得过的配枪有柏林朗-枪(不知道是否为勃朗宁?),弹容20发,还有加拿大产的手枪,弹容也是20发,枪柄比柏林朗的手-枪稍微长些。执勤时要佩戴宪兵袖章(圈装,套在左臂用扣针固定)。宪兵有独特的领章,是粉红色的(梁老特别解释此寓意为象征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),宪兵的帽花也是特有的,跟普通的步兵不一样。校官的肩章有金属梅花形的扣子,一颗表示少校,两颗表示中校,三颗表示上校军衔。尉官的肩章则是有杠杠。
       抗战胜利后梁老调入宪兵第八团,驻地在江西上饶。后来蒋介石下野,李宗仁任代总统,梁老被调入南京总统府警卫大队第一中队任上尉付中队长,当时的中队长是徐卫国,浙江人,当时其他中队都是广西人多,他那个中队则是以前蒋介石的嫡系,浙江人居多。内战时,他们警卫队比解F军渡江早两日,依稀记得渡江是4849年的422。渡江后总统府迁至广州大元帅府(以前陈炯明曾炮轰的地方)。最后梁老他们退守广西时,他带警卫中队三四十人在钦州押运十几台小车,想渡海到海南岛,被解F军包围,被俘后解F军进行思想教育一周左右,梁老见离老家近思乡心切,不想继续当兵打仗,领取了路条返回老家。另一个跟梁老一起的中学同学李顺生,蒙圩街人,一同入伍考进宪兵部队,并且也一同考进重庆宪兵学校第十期,之后也一直在同一个部队共事,李顺生则顺利跑到台湾,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经常回来探亲,还邀请梁老去他家玩。
老兵近况:
     梁老目前患有脑血管硬化,血压高,站立时会头晕,每天吃药控制血压,需经常坐着休息,交谈时间稍微长即感到头脑胀痛。

快速回复
限100 字节
温馨提示:新注册账号只有回复帖子权限,回复5个帖子即可发表主贴。
 
上一个 下一个